本實用新型涉及軌道機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牽引電機空心軸驅動裝置及轉向架,。
背景技術:
牽引電機架懸有利于..簧下重量,,利于機車提速。牽引電機架懸,,齒輪箱抱軸安裝,,牽引電機與齒輪箱之間有相對位移,驅動裝置的結構要求能夠將牽引電機產(chǎn)生的轉矩傳遞至齒輪箱,,并且能夠適應牽引電機與齒輪箱之間的相對位移,。傳統(tǒng)電機空心軸驅動裝置的一般結構為:牽引電機的輸出軸是空心的,傳遞扭矩的扭桿從空心電機輸出軸中穿過后,,在牽引電機與齒輪箱之間,,與齒輪箱的輸入軸經(jīng)彈性聯(lián)軸器傳動連接,牽引電機的輸出軸和扭桿經(jīng)齒形聯(lián)軸器傳動連接,。牽引電機空心輸出軸的輸出扭矩,,經(jīng)齒形聯(lián)軸器,、扭桿、彈性聯(lián)軸器,、齒輪箱的輸入軸,、主動齒輪、從動齒輪傳遞后驅動輪對轉動,。
然而,,隨著機車運行速度的不斷提升,單軸功率增大,,牽引電機體積增大,,轉向架軸向空間越發(fā)緊張。上述傳統(tǒng)的驅動裝置其結構方案軸向空間利用率較低,,已成為提升單軸功率的瓶頸問題,。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提升單軸功率的牽引電機空心軸驅動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牽引電機空心軸驅動裝置,用于驅動輪對的車軸回轉,,所述車軸的兩端對稱安裝有車輪,,所述牽引電機空心軸驅動裝置包括牽引電機、主動齒輪和與主動齒輪嚙合傳動的從動齒輪,,所述牽引電機具有電機輸出軸,;還包括扭桿和齒輪輸入軸;所述電機輸出軸和齒輪輸入軸均為空心軸,,所述電機輸出軸和齒輪輸入軸依次套設在扭桿上,,所述主動齒輪壓裝在齒輪輸入軸上,位于兩個車輪之間的所述從動齒輪壓裝在車軸上,,所述扭桿的一端與電機輸出軸傳動連接,,所述扭桿的另一端與齒輪輸入軸傳動連接。
與傳統(tǒng)的牽引電機空心軸驅動裝置不同,,本實用新型中的牽引電機的輸出軸為空心軸,,齒輪箱的輸入軸也為空心軸,牽引電機與齒輪箱之間采用貫通電機輸出軸和齒輪箱輸入軸的扭桿傳遞轉矩,,扭桿一端與電機輸出軸在電機尾部傳動連接,,扭桿另一端與齒輪箱輸入軸傳動連接。扭桿與齒輪箱輸入軸之間的聯(lián)軸器布置在齒輪箱靠近車輪的一側,,可節(jié)約轉向架的軸向空間,,有利于牽引電機體積的增大,進而有利于提升單軸功率,。
并且,,扭桿貫通牽引電機的輸出軸和齒輪箱輸入軸,,使得扭桿長度增加,根據(jù)幾何關系可知,,這使其能夠適應更大的牽引電機與齒輪箱之間的相對位移,,這有利于一系懸掛的參數(shù)設計與匹配,使得機車獲得更優(yōu)的動力學性能,。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扭桿的一端通過..聯(lián)軸器與電機輸出軸傳動連接,,所述扭桿的另一端通過第二聯(lián)軸器與齒輪輸入軸傳動連接。
所述第二聯(lián)軸器為碟片式聯(lián)軸器,。
扭桿與齒輪箱輸入軸之間的聯(lián)軸器布置在齒輪箱靠近車輪的一側,,并且采用疊片式聯(lián)軸器,可.大限度地利用轉向架的軸向空間,,有利于牽引電機體積的增大,,進而有利于提升單軸功率。
所述..聯(lián)軸器為鼓形齒聯(lián)軸器,。
扭桿與牽引電機的輸出軸之間采用鼓形齒聯(lián)軸器,,允許扭桿相對電機輸出軸的軸向位移以及軸線的角位移,因而使得本實用新型的驅動裝置能夠適應牽引電機與齒輪箱的相對位移,,滿足牽引電機架懸的安裝要求,。
所述牽引電機空心軸驅動裝置還包括用于安裝所述主動齒輪和從動齒輪的齒輪箱,,所述齒輪箱吊掛在所述構架上,。
作為一個總的發(fā)明構思,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轉向架,,包括構架和輪對,,還包括上述的牽引電機空心軸驅動裝置,所述牽引電機固定在所述構架的電機安裝座上,。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
本實用新型能夠.大限度地利用轉向架軸向空間,增大牽引電機體積,,進而提升單軸功率,。并且,扭桿貫通牽引電機的輸出軸和齒輪箱輸入軸,,使得扭桿長度增加,,根據(jù)幾何關系可知,這使其能夠適應更大的牽引電機與齒輪箱之間的相對位移,,這有利于一系懸掛的參數(shù)設計與匹配,,使得機車獲得更優(yōu)的動力學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牽引電機空心軸驅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牽引電機空心軸驅動裝置的結構原理圖,。
圖例說明:1,、牽引電機;2,、電機輸出軸,;3、..聯(lián)軸器,;4,、扭桿;51,、主動齒輪;52,、從動齒輪,;53、齒輪箱,; 6,、齒輪輸入軸;7,、第二聯(lián)軸器,;8、車輪,;9,、車軸。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牽引電機空心軸驅動裝置,,用于驅動輪對的車軸9回轉,,車軸9沿長度方向的兩側對稱安裝有車輪8,該牽引電機空心軸驅動裝置包括牽引電機1,、齒輪箱53,,位于齒輪箱53內(nèi)的主動齒輪51和從動齒輪52、扭桿4和齒輪輸入軸6,。牽引電機1安裝在轉向架的構架(圖中未示出)上,,齒輪箱53通過抱軸承安裝在車軸9上,齒輪箱53的一端用吊桿吊掛在構架上,。
其中,,牽引電機1的電機輸出軸2和齒輪輸入軸6均為空心軸,電機輸出軸2和齒輪輸入軸6依次套設在扭桿4上,主動齒輪51壓裝在齒輪輸入軸6上,,從動齒輪52壓裝在輪對的兩個車輪8之間的車軸9上,。扭桿4的一端與電機輸出軸2在牽引電機1的尾部通過..聯(lián)軸器3傳動連接,,..聯(lián)軸器3采用鼓形齒聯(lián)軸器,;扭桿4的另一端和齒輪輸入軸6在齒輪箱53靠近車輪8的一側通過第二聯(lián)軸器7連接,第二聯(lián)軸器7采用疊片式聯(lián)軸器,。
本實用新型的特點在于:牽引電機的輸出軸為空心軸,齒輪箱的輸入軸也為空心軸,,牽引電機與齒輪箱之間采用貫通電機輸出軸和齒輪箱輸入軸的扭桿傳遞轉矩,,扭桿與電機輸出軸之間在電機尾部采用鼓形齒聯(lián)軸器連接,扭桿與齒輪箱輸入軸之間采用疊片式聯(lián)軸器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a.與現(xiàn)有的驅動裝置不同,扭桿與齒輪箱輸入軸之間的聯(lián)軸器布置在齒輪箱靠近車輪的一側,,并且采用疊片式聯(lián)軸器,,因而.大限度的利用了轉向架的軸向空間,,有利于牽引電機體積的增大,,進而有利于提升單軸功率;b.扭桿與牽引電機輸出軸之間采用鼓形齒聯(lián)軸器,,允許扭桿相對電機輸出軸的軸向位移以及軸線的角位移,,因而使得驅動裝置能夠適應牽引電機與齒輪箱的相對位移,,滿足牽引電機架懸的安裝要求,;c.扭桿貫通牽引電機轉軸和齒輪箱輸入軸,使得扭桿長度增加,,根據(jù)幾何關系可知,這使其能夠適應更大的牽引電機與齒輪箱之間的相對位移,,這有利于一系懸掛的參數(shù)設計與匹配,可能機車獲得更優(yōu)的動力學性能,。
以上所述,,僅是本申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申請做任何形式的限制,,雖然本申請以較佳實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請,任何熟悉本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申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nèi),,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nèi)容做出些許的變動或修飾均等同于等效實施案例,,均屬于技術方案范圍內(nèi)。